抗美援朝停战谈判时,美国派出了5名谈判高手,我方正不知该派谁去谈判时,毛主席直接点名一人,并且说:吵架他可从来没吃过亏!
1951年6月初,朝鲜战场上硝烟弥漫。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经过五次战役的反击,已将"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附近。
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双方都在为下一步的行动做着准备。在这个时候,美国驻联合国代表马利克突然发表了一段广播讲话,呼吁交战双方停战谈判。
美国开始寻求谈判的背后,是他们付出的巨大代价。此时的美军已经伤亡超过十万人,军费开支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数字。
国内的反战浪潮也让美国政府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杜鲁门政府的支持率已经跌至历史低点。人们开始质疑:为什么要在远离美国的朝鲜半岛上投入如此多的人力物力?
中国方面对这个谈判提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经过深入讨论后,认为可以接受停战谈判,但必须确保谈判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在给高岗和金日成的电报中,明确提出了停战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恢复三八线边界,二是从南北朝鲜各划出一条不宽的地带作为中立区。
为了让谈判能够顺利进行,中朝苏三国展开了密切协商。通过多轮讨论,形成了完整的谈判框架,包括建立双方共同发布停火命令、划定非军事区、限制军事力量调动、交换战俘、外国军队撤离以及解决难民问题等六个方面。
在制定这些谈判条件时,中方表现出了极大的政治智慧。比如在谈判筹码的选择上,毛泽东认为不应把中国进入联合国和台湾问题作为谈判条件,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朝鲜问题上。
斯大林对中方的这些建议表示了充分的赞同。而对朝方来说,能够通过谈判来结束战争,保住革命成果,也是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就这样,在1951年6月下旬,中朝方面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停战谈判做准备。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选择谈判代表时,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他指定远东海军司令特纳·乔埃中将担任首席代表,这位军官在美军中地位显赫,曾参与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多场重要战役。
特纳·乔埃不仅有丰富的军事经验,还精通外交事务,是美军高层中少有的既懂打仗又擅长谈判的将领。在他的带领下,美方组建了一个强大的谈判团队。
这个团队中还包括了美国远东空军副司令克雷奇少将,他是空军作战方面的专家。美第八集团军副参谋长霍治少将则精通陆军战术。
美国远东海军副参谋长勃克少将和南朝鲜第一军团军团长白善烈少将也被选入团队。
面对美方如此强大的阵容,中方的谈判代表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在大家都在思考该派谁去的时候,毛主席直接点名了一个人:李克农。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因为李克农当时是中国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同时还兼任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他从未直接参与过战争指挥。
李克农是我党早期情报工作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曾在白区工作期间开展了大量情报工作,为党的地下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长期的情报工作中,李克农培养出了极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谈判技巧。
为了配合李克农的工作,中方还选派了时任外交部政策委员会副主任的乔冠华作为助手。
这样的搭配可以说是互补性很强。李克农擅长谈判策略和实际交涉,而乔冠华则在国际法和外交政策方面提供专业支持。
在确定了谈判代表后,中方还特别注重团队的整体配置。除了核心谈判人员,还配备了专业的翻译和记录人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团队。
与美方以军事将领为主的配置不同,中方的团队更注重谈判技巧和外交经验。
美方认为这主要是一次军事谈判,所以派出了以军事将领为主的团队。而中方则认为这是一场综合性的较量,需要在军事、外交、政治等多个层面展开。
为了确保谈判取得成功,中朝方面建立了一个独特的三线作战体系。
第一线是在谈判桌前与对方直接交锋的谈判代表团,由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南日大将担任首席代表。代表团中还包括了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志愿军参谋长解方等重要军事指挥员。
第二线是由李克农主持的前方指挥部,负责统筹谈判的具体事务。他们要随时掌握谈判动态,及时向最高层汇报情况,同时根据上级指示制定具体的谈判方案。
最高决策层构成了第三线,由毛泽东、周恩来与金日成组成,负责确定谈判的总体方向。他们在作出重大决策时,还会征求斯大林和彭德怀等人的意见。
中朝方面选定开城来凤庄,具有东方特色的古老庭院。
为了确保谈判区域的安全,彭德怀特别派出了志愿军第47军第139师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第8师担任警戒任务。
谈判人员的着装也经过了精心安排。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警卫人员都换上了崭新的棕绿色军服,胸前佩戴着印有中朝两种文字的红色徽章。
1951年7月8日,双方首次举行预备会议。确定了一系列具体事项。7月10日,正式谈判在开城来凤庄拉开帷幕。
美方虽然同意谈判,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会轻易让步。从第一天的会议就可以看出,双方在很多问题上都存在着巨大分歧。
这场持续了两年多的谈判,最终以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而告终。